本報訊(王檸 袁睿晗 記者李飛 王志強)為筑牢公眾金融風險“防火墻”,將金融安全知識精準送達群眾身邊,巴彥金融監(jiān)管支局在2025年金融教育宣傳周期間,聚焦“保障金融權益 助力美好生活”主題,專項啟動“風險提示送上門”系列宣傳活動,推動金融風險防范教育從“廣泛覆蓋”向“精準滴灌”升級。
本次系列宣傳活動以“貼近群眾、精準施教”為原則,統(tǒng)籌轄內銀行、保險機構,以“風險提示送上門”為核心形式,針對不同群體金融需求與風險薄弱點,劃分五大服務場景精準推進。
社區(qū)“家門口”宣講。金融監(jiān)管支局聯(lián)合轄區(qū)銀行保險機構組建“金融風險宣講隊”,在社區(qū)廣場、居民活動中心設立固定咨詢點,通過發(fā)放宣傳折頁、現場模擬詐騙話術等形式,重點講解“虛假投資理財”“冒充公檢法催收”等高頻風險,手把手教居民識別詐騙套路。
鄉(xiāng)村“田間地頭”走訪。針對農村群眾對金融產品認知不足的問題,組織工作人員深入村莊、農戶家中,結合涉農領域常見的“假貸款中介”“虛假涉農補貼”等騙局,用案例通俗講解實用防范技巧,為村民守住“錢袋子”。
企業(yè)“點對點”輔導。針對小微企業(yè)主、個體工商戶融資需求迫切易被“套路貸”“高利貸”盯上的特點,主動走訪轄區(qū)中小微企業(yè)、商圈商戶,現場解讀正規(guī)融資渠道與流程,提示“虛假融資擔保”等隱藏風險,同時對接合規(guī)金融機構,為企業(yè)匹配適配的金融產品,實現“風險提示+服務對接”一體化。
校園“課堂上”講解。結合“校園貸”“刷單返利詐騙”等風險點,聯(lián)合學校開展反詐知識普及,通過答題等形式,幫助學生群體提升風險防范意識,遠離非法“校園貸”、互聯(lián)網貸款亂象侵害。
開展“銀發(fā)守護”專項活動。聚焦“養(yǎng)老理財詐騙”“非法代理退保”“冒充子女借錢”等高頻風險,通過上門宣講、現場答疑、案例講解等方式,提升老年群眾風險識別能力和防范意識,引導老年群眾理性投資、合法理財,避免陷入經濟犯罪陷阱。
巴彥金融監(jiān)管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“風險提示送上門”活動旨在打破金融知識傳播的“最后一米”壁壘,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到實用的風險防范技能。